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09:49:34
【风险】印尼新征电商税0.5%,中国厂商还能赚吗?

近日,印尼财政部正式发布《财政部长条例》第37/2025号,明确对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卖家征收所得税(PPh)第22条规定的0.5%税率,适用于年营业额超5亿印尼盾(约3.2万美金)的卖家,新规已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生效。这一规定适用于Shopee、Tokopedia等电子系统交易平台。年营业额未超5亿印尼盾的卖家可提供营业证明而免税;而超过的卖家,平台将代扣0.5%所得税。

一纸条例,意味着所有在印尼主流平台上销售的中国厂商,从此要面对一个更为明确、公开、统一的税收环境。但能不能赚,取决于企业是否准备好了迎接这个新常态。

利润稀释,低价策略将被时代淘汰

对于早年在印尼靠“薄利多销”打下市场的中国厂商来说,这条新规带来的直接感受是“利润进一步被榨干”。Shopee平台官方通知显示将对每笔交易额外加收1250印尼盾(约合0.56元人民币)订单处理费,年营业额超过3.2万美元的卖家还将被代扣0.5%的所得税。别忘了,这背后还有原本就存在的增值税、动辄20%以上的跨境物流费用,以及愈发激烈的站内推广成本。

一家主营女装的深圳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在2023年靠19.9元的连衣裙在Shopee卖了小几十万单,薄利换市场的打法如今已难以为继。“再便宜的衣服,再大规模的量,一扣税、一涨运费,净利润几乎归零”,他直言不讳。

与此同时,印尼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也使得涨价策略步履维艰。尤其在客单价普遍偏低的快时尚、3C配件等品类,售价上涨2%-3%都可能导致流量和转化的雪崩。结果是,涨价不敢、降本难做,企业陷入了“涨价还是忍痛”的典型博弈。

税务合规,不做功课可能被限流甚至被稽查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的税不是卖家自己申报,而是平台自动代扣。看似省心,实则对数据提交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一旦营业额认定错误或未及时提交税务资料,不仅平台会直接暂停结算,还可能被税务部门“点名”。2024年Lazada平台就曾发生类似事件,某深圳3C卖家因未注册印尼税号NPWP,被追缴5.6万元人民币税款及滞纳金。

对于那些尚未办理NPWP的中国卖家来说,“代扣”只是起点,“合规”才是真正的门槛。尤其是涉及平台内多店铺运营、虚拟仓发货、账务拆分等灰色操作方式,在印尼这一轮稽查趋势下风险正在快速放大。

从案例中看出路:中国厂商该怎么做?

以下内容整理自公开资料与行业从业者交流。

首先,主动拥抱合规,是所有厂商避无可避的选项。Shopee已开放后台上传营业额证明、NPWP税号等材料通道,建议尽快完成资料提交,避免因税务问题触发平台风控机制。

一家主营家居产品的东莞卖家透露,自7月起已将商品客单价整体上调了3%-5%,并在直播带货中加入了“印尼征税导致价格调整”的解释话术,“消费者反而更能理解,不会因此退单”。这说明,若能配合运营逻辑合理传递信息,价格调整未必是灾难。

其次,重新评估商品结构和毛利率体系,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功课。TikTok Shop上的多位中国卖家已将高毛利率的小众品类作为发力重点,例如宠物用品、园艺周边、手工饰品等。这类产品受税影响较小,价格带灵活,且容易建立品牌认知,为转型DTC品牌化打下基础。

还有企业选择从“走量”走向“走深”。2023年,广州家居品牌“美乐乐”就在印尼建立了本土仓,通过当地子公司持证经营,实现合规清关并降低税负。他们的货物通过印尼保税区流通,整体税负从18%降到12%左右,提升了约4个百分点的净利空间。

如果说本地公司和自营仓对部分企业仍有门槛,那物流整合服务是一个可行的“中间解”。极兔国际2024年底推出的“印尼税务合规包”,为超过200家中国卖家提供NPWP注册、税务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小卖家对合规的知识和操作空白。

写在最后:能不能赚,关键看你准备了什么

印尼征收0.5%电商卖家所得税,不是打击跨境电商的信号,更像是拉起一条线——线下之下的,早晚要清出牌桌;线之上的,看你如何往上走。

这件事的真正分水岭,不是税来了没有,而是企业是否有能力从“靠低价活下去”转向“靠结构活得好”。不管是通过涨价还是控本,不管是做本地仓还是抱团合规服务,中国厂商要走的那条更长远的路,其实已经写在条例之外了。

你问还能不能赚?答案是:肯定可以。但赚不赚钱,取决于你能不能先想明白,这个市场已经变了。真正赚钱的,不是规避税的人,而是适应规则的人。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