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09:53:51
【风险】1~5月电热水器出口增长15.6%,依赖单一市场有风险

2025年1-5月份,我国电热水器累计出口706.78万台,同比增长4.48%,出口额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在出口额前20个国家中,有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荷兰等国家同比增长超过20%。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家用电热水器专委会会议上,包括美的、海尔、格美淇、威博、帅康等品牌均表示,上半年海外市场表现优于国内。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反馈,因过度依赖印度市场,导致今年海外营收大幅下滑。[来源:中国家电网]

出口飘红背后的机会与隐忧

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电热水器依然买账,这毫无疑问。从格美淇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20%、毛利率提升3个点来看,有效的产品适配与市场布局的确能带来回报。而像海尔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66%,美的明确发力中亚与中东,美的、海尔、万和等头部品牌的出口策略也再次验证了新兴市场仍是一块未被吃透的蛋糕。

但每个外贸人都明白,快速增长背后如果没有结构支撑,往往是一种“纸面繁荣”。尤其在电热水器这种同质化严重、技术门槛相对不高的品类,一旦市场集中度过高,波动就容易传导到营收端。如某些企业反馈,由于过去几年过度依赖印度市场,2025年印度需求下降直接拖累了整体出口表现。这类教训,在不同品类上不断重复出现:当订单只来自少数客户、少数国家,企业反而变得更脆弱。


怎么做,才能摆脱“印度陷阱”?

以下内容整理自公开资料与行业从业者交流。

不少中国厂商已经意识到,靠“堆数量”的粗放出口模式走不通了。真正能吃下增长红利的,是那些既有分销网络布局,又能实现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企业

格美淇就是个代表性例子。这家公司近两年在广交会做直播推广,通过产品技术展示打开了南亚、东南亚等新市场。在土库曼斯坦、印尼、巴基斯坦等地站稳脚跟,靠的不是“低价卷”,而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定制产品功能。例如有些市场电压不稳,公司就重点推出适配款热水器,提升了产品稳定性与安全性。这种“功能贴地气”的做法,让它成功进入西班牙、英国等地的长期采购名单。

还有万和,干脆在泰国建厂、在埃及试产,借本地制造实现出口便利化,既规避了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也能应对部分国家进口政策的变动。这种“重仓一线”的打法,对资源能力有一定要求,但对稳定长期增长确实有帮助。

至于海尔的做法更激进,2024年年底并购伊莱克斯南非热水器业务,通过本地品牌整合渠道,再用中国制造的成本和交付能力做支撑,快速抢占非洲市场。这类打法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别人家的故事”,但从中提炼出“多市场布局+本地适应”的原则,却是可以借鉴的。

那没有能力建厂或并购的企业怎么办?其实也有路。部分厂商转向“高频短采”客户,例如跨境电商集采、家装公司直采等模式,通过外贸平台做前端测试、线下定制工厂柔性排产,依然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单一客户的依赖。哪怕是一张能打样、能快速回访的报价单,也比“漫天撒网、任其开花”来得更有价值。

出口要走稳,还得靠结构优化

出口额涨了,产品卖出去了,利润也许还不错,但这一切若建立在对单一国家、单一客户群的依赖之上,哪怕数字再好看,也缺乏安全感。

电热水器的出海路径其实给了一个普遍适用的警示:中国厂商要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市场组合”,而不是在短期销量上押宝某一个国别;要有能力开发适合不同区域客户的产品,而不是一套参数打天下;要有勇气切入新渠道、新客户,而不是永远围着老客户转。

机会永远存在,但也需要企业自己掌握舵盘,不然再好的风也不过是吹在别人的帆上。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