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01:20:21
【商机】五月汽车出口增长22.1%,汽配厂商如何切入?

五月出口69.5万辆,同比增长22.1%,汽车整车出口仍在攀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5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69.5万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22.1%;出口金额达119.9亿美元,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13.7%。今年1-5月累计出口285.3万辆,同比增长16.6%,出口金额489亿美元。

墨西哥、阿联酋、俄罗斯、巴西、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英国、菲律宾、土耳其是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几乎覆盖了中国外贸企业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新兴市场版图。

这组数字背后的外贸机会,比很多人想象中更直接

在过去几年,“整车出海”对外贸人的影响,更多停留在行业大势层面。但今年的变化是,整车厂开始主动外溢订单,大量需要配套厂商跟出去,不再是“巨头的游戏”。

奇瑞汽车5月出口超10万辆,占全国出口总量14.5%,主力车型出口至80多个国家,并在伊朗、埃及、巴西建厂布局本地化生产;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出口8.4万辆,同比增长124.2%,在泰国和中东市场已能挑战日韩品牌;长城则在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卡塔尔等市场连下订单,巴西工厂本地化率超过60%。

这些整车厂海外销量爆发,并不是独自冲锋。他们背后的零部件、结构件、车载电子、调校软件、制动系统甚至座椅供应链,正在成为下一波出海机会的主角。

对中国厂商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哪些配件适合切入?怎样切入?

如何切入这轮汽车出口热?配件厂的几条实操路径

以下内容整理自公开资料与行业从业者交流。

第一,从热销车型的“伴生件”入手。

主机厂不会轻易更换核心供应商,但在海外设厂或布局本地服务体系后,需要寻找具备“成本+交付+技术响应能力”的配件二供或三供。银轮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外销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近28%,就在墨西哥与马来西亚建立了生产基地,成为典型的“跟整车出海”的受益者。

第二,优先考虑通用性强的标准化配件。

比如调节臂、刹车片、轮胎、电瓶等基础易损件。浙江柯桥一家生产汽车制动系统配件的企业,自动调整臂出口同比增长60%,订单已排到次年春节后。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认证周期短,只要能稳定供货就能快速放量。

第三,进入售后件体系的“本地备货”链路。

江苏常州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出口汽车配件至美国市场,核心模式是“提前2个月备货至海外仓”,再做本地快速出货。他们的产品比线下渠道便宜约10%,每年营收增长稳定在15%~20%。海外仓+通用件+品牌化运营,正逐步形成新型B2B分销生态。

第四,结合主机厂本地化战略,提前准备语言、认证和交付条件。

比亚迪、长城、吉利都在海外设厂,整车厂本地化后对配套厂商提出新的标准,如欧盟CE认证、巴西INMETRO、沙特SABER等。如果厂商能在国内完成这些前置准备,再通过当地服务商做终端对接,将显著提高进入门槛的概率。

很多厂商还在等下一轮风口,但其实机会就在边上

我接触过太多厂商,做模具、做电控、做小五金,本身工艺过硬,也有部分外贸客户。但对这轮“整车出海”浪潮还不够敏感,觉得那是大厂在打仗,跟自己关系不大。

可现实是,像奇瑞、比亚迪这些车企正在把大量配套订单释放给市场,只要你的产品够稳定、够便宜、够快配合,完全可能拿到“拐弯进大厂”的入场券。

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闭着眼盲投。你得知道哪些车型出口最多、哪些国家下单快、哪些认证要提前做、海外仓该不该跟、跨境渠道要不要开第二条线。

这个阶段,不是抢量,而是抢入场。

结语:不是整车出海的事,是中国制造的新一次重新分配

不是每一家配件厂都适合出海,也不是每一个市场都值得冲。但在整车同比增长22.1%、海外设厂加速、本地服务兴起的背景下,外贸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选项:在车企新一轮全球攻势中,有没有你的位置。

你要做的,不是观望,而是判断——你在哪一环,能不能补位,愿不愿跟。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