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 09:41:22
【商机】沙特服装进口90%靠中国,企业如何“上车”?

沙特纺织品市场90%依赖中国进口,这是过去几天摆在新闻页眉的一组硬核数据。

据公开资料显示,沙特每年纺织品进口额超40亿美元,且年均增长达15%。其中,阿拉伯传统袍服、丝绸混纺、厨卫家纺等主要品类几乎清一色来自中国。电商平台SHEIN的高端礼服和珠宝套装在当地销量火爆;义乌的亲怡、洁雅两家地毯厂靠广交会打通渠道,雪尼尔地毯单款销量就能做到年千万级;而连云港的飞雁毛毯靠“烫金朝拜毯”一款产品年销150万条,直接撬开了高利润细分品类的大门。

这不是一场潮流,而是一场长线刚需。而对于中国厂商而言,问题不是“值不值得做”,而是“怎么进去”。

比爆款更重要的是认知落差:沙特市场的真实逻辑

从外贸角度看,这波“沙特红利”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明确。

第一,市场需求明确且不依赖时尚节奏:男士喜素色长袍,女性偏爱黑袍+艳丽内搭,花型图案稳定,更新迭代慢,正适合中国产能端的稳定输出。

第二,定制化诉求反而是中国工厂的机会:中东女性体型偏大,本地供应链无法满足快速多样的定制需求,而中国供应链在小单快返上,灵活度高、反应速度快,是当前少有的优势场。

第三,渠道扁平化机会开始出现:2022年沙特电商渗透率62%,消费者愿意在线下单服饰。本土代理并非唯一通道,阿里国际站、TikTok甚至Shopee都开始进入视野。有人已经在本地做TikTok投流带货,一款女装黑袍单条视频带来十几万次播放,线索成本低到不可思议——当然,这不意味着简单复制国内打法就行。

从0切入,需要跨过这三道坎

对很多中国厂商来说,想进沙特,不只是选对款式那么简单。以下内容整理自公开资料与行业从业者交流,总结几个关键点。

1.首先是“文化禁区”的认知门槛。

飞雁毛毯的案例很典型,其“烫金朝拜毯”能拿下150万条的销量,靠的不是拼低价,而是深入了解宗教场景的礼仪与色彩偏好。在沙特,女性黑袍不能透、不能薄,不能有太鲜艳的拼接;男士长袍口袋位置、面料光泽感都影响接单成功率。这些文化维度的细节,是很多新入场者忽视的部分。

2.其次是“认证规则”的系统门槛。

2025年2月,有中国厂商通过沙特SABER认证顺利出货,这就是很好的示范。SABER是进入沙特市场的强制准入证,一旦忽视,货到港都清不了关。除了SABER,部分品类还涉及能效标签和进口税号归类。某浙江企业因反倾销被征收高达51%税率,直接把利润打穿。

3.最后是“资金回收”的节奏问题。

公开案例提到,沙特市场买家信用体系不如欧美成熟,回款以现金或部分信用证为主。对于首次合作的厂商,普遍需要收至少30%-50%订金,并提前明确清关文件和尾款机制。否则货到港口、对方压尾款的情况并不少见,做外贸的人都明白,这比做不成生意更痛。

几个落地的切入建议,供参考

从具体落地来看,如果是初次试水沙特市场,可以考虑从以下路径起步:

第一步,用展会测需求。

义乌的亲怡地毯厂和洁雅地毯通过广交会对接沙特买家,实现年销千万的突破,说明“展会-试单-跑量”这一传统路径在中东仍然有效。建议先从沙特本地展、迪拜周边展会、再结合线上布展平台做信息拓展。

第二步,用爆款品类小单起步。

像飞雁毛毯的“烫金朝拜毯”、亲怡的雪尼尔地垫,都不是大路货,而是“品类细分+文化契合”的结果。初入市场,不求全面铺货,只做一两个爆款细分,反而更容易起量。

第三步,建立本地发货通道。

SHEIN的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但通过TikTok+本地清关仓+合规报关,可以搭建起简版的直邮体系。沙特电商平台如NOON也开放第三方卖家入驻,可作为配套试点。

第四步,优先建立“人”的连接。

沙特生意本质上仍偏重关系网络。能不能找到一位了解文化、懂清关、对接快的沙特代理或通关公司,往往是落地速度能否倍增的关键。

红利窗口虽大,落地动作要小心走

沙特市场确实给了中国厂商一个久违的增量窗口,但这个市场不接受粗放进场者。你不能用义乌批发思维做利雅得服饰,也不能拿欧美电商那一套框死沙特用户。

要吃下这个蛋糕,必须先把刀叉准备好。对于愿意学习、能适应、肯投入的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值得跑三年的市场。而对习惯了低价甩货、靠运气赚单的企业,沙特的门可能会越来越窄。

红利之下,更考验执行力。切入,不难;跑出来,才是真的本事。

复制成功